聯合報用戶生活+
Uncategorized友善市訊

張嘉郡、丁學忠爭取雲林治水大突破!中央補助破46億創新高

面對極端氣候加劇與地層持續下陷威脅,雲林縣防洪壓力日益嚴峻。為強化防洪韌性,縣府自去年起提出「2-4年期中長程防洪治理工程」,總經費高達46億元。在立委張嘉郡、丁學忠、許宇甄等人積極協助下,陸續獲得經濟部水利署核定,也創下雲林縣水利建設補助歷史新高。

丁學忠、張嘉郡表示,此次第8批次水利建設獲核定24件工程,補助金額達44億7,347萬元;另有15件應急治理工程,獲補助1億7,306萬元,合計超過46億元,是雲林爭取水利建設補助歷史新高,展現縣府在防洪議題上的前瞻部署與積極作為。

兩人強調,此成果來自縣府、地方與國會立委鐵三角密切配合、持續向中央協調的成果,未來更須要丁學忠留在立法院,持續為地方爭取、確保方案順利推動,落實在每一寸土地上。

丁學忠進一步表示,未來四年內,雲林將陸續推動多項防洪改善工程,包括水林萬興大排、林內湖底排水、尖山與蔦松大排補強、四湖大排與舊虎尾溪整建等,全縣主要排水系統將依災害風險高低採「不對稱治理」方式,分階段施作,並加設滯洪池、更新抽水站,導入智慧水位監控系統,建構完整防洪網絡。

張嘉郡指出,這些治水工程並非災後補破網,而是前瞻性整體規劃,透過災後實勘與風險評估所制定,將原本僅具「10年重現期」的防洪標準,提升至「20年重現期」,降低居民生命財產風險。

她以去年凱米颱風為例指出,雲林災損嚴重,縣府提報復建工程達17億元,中央最終核准率高達98%,顯示雲林團隊所提計畫確實具備迫切性與可行性,這也是中央大力支持的重要基礎。

丁學忠表示,治水不是一時的口號,更不是表面政績,是這代人為下一代所做的投資。他將持續監督各項方案能夠順利推動,更強調唯有他留在立法院,才能持續為地方發聲,讓雲林各項建設穩定推進。

張嘉郡也呼籲,請鄉親團結支持深\耕地方、積極爭取建設的丁學忠立委,正因為有他的努力奔走,雲林治水才得以大步向前,唯有讓他持續留在國會,才能繼續為雲林爭取更多建設,朝向無災、宜居、安全的永續家園穩步前進。